一、隋朝的建立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自稱是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乃漢太尉楊震之後,實際上極為可能是入關後改籍攀附的。楊堅五世祖為楊元壽,北魏初任六鎮之一的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西南烏蘭不浪土城梁)司馬,後遂定居於武川。楊堅祖父楊楨,以軍功升至建遠將軍。北魏末年,因六鎮起義失敗,柔然進逼,楊楨遂隨六鎮兵民遷徙至河北,後被殺。楊堅父楊忠,初為爾朱氏將領,後為獨孤信得力部將(獨孤信祖父獨孤俟尼,北魏初也居於武川鎮),後隨獨孤信逃奔梁朝,西魏初年又與獨孤信從梁朝返回長安。楊忠英勇善戰,曾參加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西魏時期,隨宇文泰在關中四處征戰,屢立戰功。宇文泰組織府兵,成立府兵統帥部,這支府兵即以武川鎮軍官為骨幹而組織起來的,獨孤信是府兵統帥部八柱國之一,楊忠以軍功成為府兵統帥部十二大將軍之一,西魏恭帝初年(554),被賜鮮卑複姓普六茹氏,北周代西魏建國之後,楊忠官至柱國大將軍,大司空,封隨國公,是關隴軍事貴族統治集團主要成員之一。
[img alt="" src="../Images/image151-1.jpg" /]
圖5.1 隋文帝像
楊堅是楊忠的長子,出生於西魏大統七年(541),在馮翊(今陝西大荔)般若寺出生,小名那羅延,譯意是金剛力士。自幼為女尼智仙撫養,後入太學,辟召為官,楊忠死後,楊堅襲爵隨國公。楊堅夫人獨孤氏,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第七女。獨孤信的大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長子)的皇後,第四女是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兒子李昺的妻子,也就是後來唐高祖李淵的母親。楊堅長女楊麗華,嫁給皇太子宇文贇,即後來的北周宣帝。
楊堅在周宣帝時,官至大司馬、大前疑,位望極其尊貴,是當時關隴貴族統治集團後一輩中的重要人物。如此以來,楊堅也受到北周皇室的特別關注,重臣王軌曾對周武帝說:“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1]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後,對楊堅同樣心存疑慮,致使楊堅為求自保一度尋求地方上的外州刺史,隻是因為楊堅病足,加之宣帝在位不到兩年,於大象二年(580)五月突然發病,喪失語言能力,寵臣鄭譯、劉昉等首謀引楊堅入宮。楊堅稍作遲疑後,旋即在夫人獨孤氏的鼓勵下,入宮輔政。北周宣帝病逝後,幼子周靜帝即位,楊堅假稱受遺詔輔政,以都督內外諸軍事名義掌兵權,並為左大丞相,總領百官,實際掌控著政權。至此,北周的國家最高權力,已經完全落入楊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