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和諧之詩:樂遊法蘭西

裏奧內·布朗基耶:新星崛起

22歲的年紀,竟然已經或即將指揮世界上眾多重量級的交響樂團?沒錯,這果然是一個青年才俊輩出各領**的年代。長江後浪推前浪,古斯塔夫·杜達梅爾應該感到強大的壓力了吧!

1986年出生的法國帥小夥裏奧內·布朗基耶(Lionel Bringuier)英氣逼人,雖然有點兒稚氣未脫,站在普萊耶音樂廳指揮台上麵對叔叔甚至爺爺輩的樂手們,卻隱然有股宗師的淡定氣質。小朋友5歲開始學習大提琴,13歲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19歲時,評委會一致通過將貝桑鬆指揮大賽的大獎授予了他(我國著名指揮家李心草當年也曾在這項比賽中折桂),隨後德累斯頓、洛杉磯愛樂等一流交響樂團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法國廣播愛樂樂團2008——2009新樂季第一場揭幕演出就交給他擔綱,此外本樂季他還將首次指揮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BBC交響樂團、赫爾辛基愛樂樂團等。此外他還是洛杉磯愛樂樂團薩洛寧的助理指揮、法國國立布列塔尼交響樂團的副指揮。

法國廣播愛樂樂團是另一支隸屬法國廣播的樂團,曾在其藝術總監鄭明勳的率領下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演出過。2008年9月19日廣播愛樂樂團新音樂季的揭幕音樂會,樂團領導層和藝術總監鄭明勳竟放心大膽地讓這樣一個新星擔綱,無疑是對他的極高肯定。小夥子也不負眾望,第一首作品拉威爾的《醜角晨歌》就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控製力,他並非屬於將自己的魅力淩駕於作品之上的指揮家類型,而是和樂手們一起沉浸在節奏和色彩的遊戲中。隨後是芬蘭作曲家馬格努斯·林德貝格(Magnus Lindberg)小提琴協奏曲的法國首演,作曲家本人也在觀眾席。作品寫於2006年,並於當年8月22日在紐約林肯中心的莫紮特音樂節上首演,以紀念莫紮特250周年誕辰。作品難度極高,作品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協和音程,代表了作曲家尋找透明度和抒情性的變化發展,同時協奏的樂團也營造出厚重緊密的複調,色彩豐富多變。這些都沒有難倒帥小夥,樂團層次極為清晰,脈絡分明。下半場的曲目為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1947年修訂版。布朗基耶略顯溫柔,舞蹈、節日等場景堪稱精致宜人,但**略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