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和諧之詩:樂遊法蘭西

巴黎的交響樂演出格局

一個偉大的城市擁有多個一流交響樂團並非過於奢侈:巴黎有三支高水準的大型職業交響樂團:巴黎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和法國廣播愛樂樂團,歌劇院的樂團也定期舉行交響音樂會。中國聽眾熟悉的約翰·尼爾森所指揮的是巴黎小交響樂團,無論規模還是藝術質量均無法和上麵三家相抗衡。此外協會性質的半職業交響樂團更有三四家,如科隆樂團、拉穆赫樂團等。它們各有自己的曆史、傳統、特色和受眾,共同構成了巴黎這個大都市豐富多彩的交響樂演出格局。

巴黎第一支成熟的交響樂團是曆史最為悠久的音樂學院音樂會協會樂團,創建於柏遼茲的時代,在當時堪稱歐洲大陸首屈一指的樂團之一。到了19世紀末,除了歌劇院的樂團外,巴黎尚有三支高水平的交響樂團:音樂學院音樂會協會樂團(即後來的巴黎樂團)、科隆樂團和巴德魯樂團,最晚創建的是拉穆赫樂團。隨著科技的進步、廣播的普及,法國廣播電台也創建了自己的交響樂團,用於廣播錄音和演出,這也就是現在國交和廣播愛樂的起源。現今許多曆史錄音裏能看到法國廣播樂團的名字,實際上就是如今廣播係統兩支交響樂團的前身。直到20世紀60年代,協會性質的交響樂團尚能保持高水準。比如拉穆赫樂團就曾在偉大指揮家伊戈爾·馬科維奇(Igor Markevitch)的帶領下輝煌一時。另一個冠上“國立”名號的樂團是國立法蘭西交響樂團,但此樂團的演出更多在巴黎郊區,專門承載“送交響樂下鄉”的工作,雖然冠以國立之名,但水準不如上述三大。但隨著現代交響樂團的運營費用越來越高昂,協會性質的半職業交響樂團便逐漸褪色。曆史最為悠久的音樂學院音樂會協會樂團被當時的文化部改組為現今的巴黎樂團,而皮耶爾·布列茲20世紀70年代對傳統交響樂團的批評也直接導致廣播樂團的改革,於是今天的交響樂格局就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