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地鐵賣藝,需要一個小牌牌。小牌牌的頒發者是巴黎交通自主管理當局RATP,有了這個小牌牌,街頭藝術家們就能合法在地鐵賣藝啦。每天上班看地鐵藝人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在4號線站台旁邊的有時是一個劣等電子小提琴手用自帶的音箱伴奏,無精打采地看著路人匆忙的腳步,有意無意地在電子小提琴上拉兩下;有時則是一個黑人兄弟**洋溢地敲著非洲的一種打擊樂“巴拉風”(Balafon)。我是堅定的電子擴音反對者,所以我更喜愛黑人兄弟敲的巴拉風。巴拉風的聲音自然幹淨,節奏又是那麽漂亮。
4號線倒1號線需要走一段長長的通道。這段通道回響很好,於是早上經常有一位黑人大姐或者叫大嫂,在通道中間背靠著牆,把小牌牌放在前麵地上,無比投入地唱歌。沒有任何伴奏,風格近似中世紀聖詠的單旋律。她的投入精神每次都讓我非常感動,可惜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每當聽到她擠壓出不自然的音時,我就很難過。不知道算不算職業病,聽到聲音會去想這個聲音的特質、聲音主人的樂感和可能的發展方向……
到了下班的光景,地鐵裏的音樂家們便換班了。其實他們確切什麽時候換班我也不清楚,反正早晚看到的都不一樣。據說有一位中國演奏笛子還是什麽樂器的大行家,以前是某國字號樂團的樂手,某次訪問的時候就偷著留下來了,如今在地鐵賣藝為生,兼參加華人社團春節堂會。我隻有一次隱約聽到過聲音,但未見過其人。
在結尾處言歸正傳,隆重推出本文主題—地鐵古典小樂團,原文名字叫“Classique métropolitan”。根據後來的搭訕,得知他們主要是學生,也有部分專業人士,這個小樂團大概十幾個人,全部是弦樂。“地鐵古典”可以說是地鐵裏最成功、吸引人最多的,當然,前麵琴盒裏的歐元硬幣也最多。這麽一個小規模的弦樂組還是能奏不少有趣的東西的,比如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啦、一些最好聽的經典名曲啦。經常在1號線換4號線處的小空地上看見他們,周圍川流不息的人群、急匆匆走過的身影和充滿好奇、駐足聆聽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地鐵裏其實很吵,但他們的演奏仿佛讓地下的方圓十幾米都變安靜了。下班的鍾點沒有上班時的睡眼惺忪趕時間,疲勞的人們經過時無論是否駐足,你都會感到笑意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