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和諧之詩:樂遊法蘭西

孤獨的聖彼得堡和特米爾卡諾夫

還記得很久以前在北京聽過一次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指揮也是特米爾卡諾夫,應該是在2001年的國際音樂節,他和鋼琴家多諾霍合作“拉三”。現在依然記得是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一票難求。記憶中水平非常之高,而現場氣氛也極其熱烈,醇厚之極的聲音回旋在腦海裏,真應了繞梁不絕的成語。

轉眼間六年過去了。再次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聽到這支樂團,再次看見白發蒼蒼的特米爾卡諾夫,隻不過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第四交響曲。

走進劇院前我就在想幾個問題。對俄羅斯藝術家們來說,如何麵對這首幾乎十幾歲就開始,年年月月演奏的協奏曲、交響曲?1998年柴科夫斯基比賽第一名、鋼琴家丹尼斯·馬祖依夫(Denis Matsuev)又如何麵臨如此沉重的協奏曲,如何繼承和超越前人的演繹?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斷句和呼吸是動人的,鋼琴的聲音是剛猛並輝煌的,第一樂章的華彩是極其有創意並優秀的,樂隊是和諧並熟練的,指揮是需要翻譜的。老頭兒不喜歡背譜作秀?可是缺了些什麽?

我不得不承認我不是特別喜愛俄羅斯人的樂團。無疑他們是一流的,然而缺乏某種我欣賞的特質。聲音很瀟灑,很有歌唱性,這是一場正確、優秀的音樂會,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