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喬治·克拉姆(G.Crumb,1929—)音樂的喜愛,出自對童年的印象,那是一些終生難忘並時常在不覺中縈繞於心的記憶,這其中包含著對星空的印象,還有對死亡的印象——在漆黑寂靜的夜晚,還是一個小孩兒的我,抬頭仰望著夜空,漫天銀光閃閃的星星,從頭頂一直擴展延伸到東、西、南、北的每一個角落,一條銀河就在這星群中流過,它來自天際又流向天際,仿佛橫跨了整個的宇宙——當時,我可能也就是四五歲,記得有一天太奶奶從坐的地方起身,剛剛站起來,突然,她倒下了;還有一位經常哄著我玩兒的鄰家姐姐,後來她病了,很久沒見到,再後來,我見到她的父母抬著一個大花圈從我家門口走過,那年她十九歲……
克拉姆的充滿詩意的音樂,內容所涉及的剛好是生命與宇宙的和諧與統一,所帶給我們的恰恰是如夢如幻的清純。作為現代作曲家,克拉姆最可貴之處是為了一定的表現目的而使用各種現代作曲技法,而不是單純的炫耀技巧;他還非常善於將各種不同成分有機地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之中,他的音樂包容了浪漫主義的特性,德彪西的印象派和韋伯恩的序列風格的影響,柔和的東方打擊樂的音響,還有直接引自其他作曲家或者民間音樂的素材等。為了尋求獨特的音響色彩,克拉姆還不停地探索各種樂器的新的音色和人聲的新的使用方法,這使得他的音樂充滿了新奇誘人的音響,於神秘縹緲之中,散發著充盈的感情色彩,流露著出人意料的戲劇性,並由此給人的心靈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克拉姆的音樂是滿懷著童趣的,是富含幻想性的,他的音樂仿佛是古老而遙遠的原始時代的“回聲”,表達的則是對人類失卻的純真情感的祭悼。從1972年到1979年之間,克拉姆創作的四集美妙的《大宇宙》,就是這樣一些作品,其前兩集為擴音鋼琴(加了放大器的鋼琴)而作,每一集分三個部分,每一部分四首樂曲,曲作者稱之為“幻想小品”,並且每一曲都與黃道十二宮相符合。就像15世紀法國作曲家博德·科爾迪埃(Baude Cordier)將自己的作品《優美的、善良的、聖明的》的曲譜設計成“心”形那樣,克拉姆將自己的《大宇宙》的曲譜設計成了螺旋形的“盤旋的天河”形狀。在這些音樂中,克拉姆所表現的主題是懷舊、夢幻的世界和宇宙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