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極致孕育出瘋狂,瘋狂的極致又孕育出理性,二者之間可以有兩種形式的平衡,一種是既不很理性,也不很瘋狂,這是普通人的形式;另一種是既理性得很極端,同時也瘋狂得很極端,理性與瘋狂就像天平的兩端那樣保持著平衡,這是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Stockhausen,1928—2007)的形式。我之所以愛施托克豪森的音樂,正是由於他的平衡與我的平衡之間有著類似之處。
聆聽施托克豪森的音樂,需要行為的理性與精神的瘋狂二者的結合,首先要用理性冷靜地去審視,就像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一個物體,直到這個物體的影像印刻在眼底,令人揮之不去,瘋狂便自然而然地遍布了心靈的每個角落。在這一時刻裏,聽者可以得到理性與瘋狂既分離獨立又融為一體的奇妙體驗,就像作為一體的肉體與精神彼此的相離與**所帶給人的感受那樣。
如果將施托克豪森稱為20世紀先鋒派音樂的“教主”,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始終不懈地堅持著激進的前衛精神,即使在步入老年之後,其創作理念依舊未變,並擁有為數眾多的追隨者。施托克豪森曾師從梅西安,他的創作以韋伯恩式的整體序列音樂為起點,並發展出花樣繁多的創作手段。他總是為每一部新的作品去尋找新的表現手法,例如他將偶然音樂與整體序列音樂結合在一起;係統地探索以電子手段進行創作,並將人聲作為音響材料,通過電子手段進行加工製作;將空間的概念引入音樂,開創了“空間音樂”;以文字代替曲譜,僅憑直覺演奏,即所謂“直覺音樂”;他還廣泛吸收世界各地的各種藝術形式,以日本的雅樂、印尼巴厘島的音樂、南撒哈拉沙漠地區的音樂等為素材,將它們與自己的自由探索和自由表現精神相結合,創作了“世界音樂”;等等。而且,他對自己音樂的說明往往充滿了哲學和宗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