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力與博弈:20世紀中美蘇三大國關係探究

(一)美國是朝鮮分裂及戰爭的始作俑者

1910年朝鮮被日本吞並後,朝鮮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從未停止過戰鬥。1945年日本戰敗,朝鮮本應作為一個統一獨立的國家開始新的曆程。然而,當時的美國為了防止南下中國東北打擊日寇的蘇聯軍隊進而解放整個朝鮮,便匆忙向蘇聯提出在朝鮮劃定38度線作為美蘇雙方分別占領南北朝鮮的分界線。這一提議得到蘇聯同意,後者當時奉行“安全帶”政策,不願與美國發生正麵衝突。因而,美蘇兩國無視朝鮮人民要求獨立統一的強烈願望,為了一己私利,強行分割了朝鮮。正如美國學者貝文·亞曆山大稱:“選定三八線作為一條分界線,立即引起了朝鮮人的憤怒。它將這個國家不自然地分割開來,這使三八線兩邊的朝鮮人群情激憤,他們都強烈希望將其清除掉,把國家統一起來。”

在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朝鮮臨時政府的問題上,美蘇兩國意見尖銳對立。1948年8月15日,朝鮮南方受美國扶持的李承晚集團上台,成立大韓民國政府。針對這種情況,朝鮮北方於9月9日成立以金日成為最高領導人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南北朝鮮形成分裂。同年12月,蘇軍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要求,從朝鮮北部撤出。次年6月,美軍也從朝鮮南部撤出。由此,如何實現民族統一便成為朝鮮內部的事務。

根據以上史實,所有持嚴肅態度的人都看得清楚,導致朝鮮戰爭爆發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那些製造朝鮮分裂的人。在任何情況下,蘇、美都對引起這場戰爭負有責任。而且筆者認為,當時朝鮮南北雙方解決民族內部分歧,如果能以和平方式加以解決是最佳結局。但是如果有一方訴諸武力,那是朝鮮民族的內部事務,他人無權說三道四。

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許多美國著作都承認,朝鮮戰爭爆發前,南北雙方都已做好準備。雙方在38度線上的零星交火不斷,這預示著戰爭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僅強調一方的準備而忽略另一方,是不科學,也是不嚴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