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力與博弈:20世紀中美蘇三大國關係探究

(二)誌願軍出兵朝鮮是迫不得已的正義之舉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立即決定對朝鮮實行武裝幹涉,並將幹涉的範圍擴大到朝鮮以外的亞洲地區。6月26日,美軍侵入朝鮮,支援南朝鮮軍隊作戰。同時,美國派遣其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美國還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向韓國政府提供援助的決議,組織“聯合國軍”開入朝鮮半島作戰,由此朝鮮問題被演化為國際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侵略氣焰日益囂張,不顧中國一再警告,侵朝美軍於9月底越過三八線,繼而直逼中朝邊境達到鴨綠江南岸,從而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和生存。正是在美國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誌願軍最終不得不赴朝作戰,開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對於中國抗美援朝的正當性和必然性,美國有識之士是予以承認和理解的。例如,基辛格曾指出:“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因為朝鮮是曆史上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日本就曾以朝鮮為基地占領滿洲,侵略中國北方。況且美國出兵朝鮮在戰略上還意味著北京在台灣海峽和朝鮮兩線受敵,所以中國就更不會袖手旁觀。他們沒想過要在軍事上挑戰美國,是幾經思考,才決定以攻為守,赴朝參戰的。”

正因為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之戰,中國誌願軍將士才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全中國人民才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筆者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剛剛成立、國內工農業總產值隻及世界首富美國1/28(1950年美國是2800億美元,而中國僅有100億美元),在軍事裝備方麵基本上還處於“小米加步槍”水平的國家,敢於跟擁有原子彈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和現代化後勤保障的美軍相對抗,隻能說是在現實逼迫下做出了這個決定。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