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倡導的獨立自主思想在“四人幫”橫行時期曾受到嚴重歪曲。他們鼓吹極“左”思潮,大批“唯生產力論”,反對“崇洋媚外”,對外一概排斥,企圖把國家自我封閉起來,給我國經濟造成很大災難。粉碎“四人幫”之後,鄧小平同誌一再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將此點與堅持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聯係起來。鄧小平於1990年指出,“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經濟上不去,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工資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長期過緊日子。如果經濟發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難提高。……這不隻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他還進一步指出,“使我們真正睡不著覺的,恐怕長期是這個問題,至少十年。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關鍵就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4]。
他強調,經濟不發展不行,“低速度”也不行,必須“取得適度的發展”。他在1990年3月同幾位中央負責同誌的談話中說,“適度的要求就是確實保證這十年能夠再翻一番”[5]。
鄧小平同誌這些論斷是高瞻遠矚的。經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實力已令世界刮目相看,令那些企圖以經濟手段壓垮中國的西方國家開始改弦易轍。俄羅斯《真理報》1994年3月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近幾個月來,美國不止一次地想讓中國‘聽話’。克林頓故意接見了達賴喇嘛,美國就‘人權’問題不斷訓斥北京。北京從不忍氣吞聲,每次都明確地正式駁斥”。文章認為,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這20年沒有白費時間。……中國現在已經強大,成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經濟夥伴”[6]。基辛格博士則告誡美國當局,“一味把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當作美中關係的基礎,這等於把重要的兩國關係和人權問題都拿來當抵押,這是不符合現實的。今天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發展最快,超過10億人的人口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美國不能輕易讓人擠出這個有前途的市場,更何況其他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在拚命想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