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力與博弈:20世紀中美蘇三大國關係探究

(五)獨立自主的理論指導——唯物辯證法

一提起獨立自主,人們往往會與舊社會做類比,並高度警惕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卷土重來。但有的人由此而往往使思想局限於直線思維,實際上傾向於閉關自守,並未解決如何才能使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廣大,生產還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盡快富強起來,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立於不敗之地。在這一問題上,鄧小平同誌以其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小平同誌首先強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後有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有某種忽略”[25]。為了發展生產,就要改革開放。“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26]。在談到我國開放沿海城市吸收外資時,他指出,“因為我國是以社會主義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很大,吸收幾百億、上千億外資,衝擊不了這個基礎。吸收外國資金肯定可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補充,今天看來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補充。當然,這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帶來的消極因素比起利用外資加速發展的積極效果,畢竟要小得多。危險有一點,不大”[27]。他還說,“曆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開放傷害不了我們。……肯定會帶來一些消極因素,要意識到這一點,但不難克服,有辦法克服。你不開放,再來個閉關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經濟發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28]。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改革開放與獨立自主的辯證關係。鄧小平同誌還談到為了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保衛世界和平,“我們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參加任何集團,同誰都來往,同誰都交朋友,誰搞霸權主義我們就反對誰,誰侵略別人我們就反對誰。我們講公道話,辦公道事。這樣,我們國家的政治分量就更加重了。這個政策很見效,我們要堅持到底”[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