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倫威爾》序言(節選)(雨果)
[……]
我們從一個事實出發:世界不總是由同一性質的文明,也就是說老是由同一個社會形式(這樣說更為確切,雖然含義較廣闊了一些)所支配和統治。整個人類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經曆過生長、發展和成熟的階段。他通過了孩提時代、成人時期;而現在到達了老邁之年。在近代社會名之曰“古代”的曆史時期之前,還有另一個世紀,古人稱之為“神話時代”,而其正確的名稱可能是“原始時代”。這就是文明從它最初的源泉發展到今天所經過的三大連續的程序。而由於詩總是建築在社會之上,那末,根據社會發展的形式,我們來分析一下,詩在原始時期、古代和近代這三大人類發展階段中的特點究竟是怎樣的。
在原始時期,當人在一個剛剛形成的世界中覺醒過來的時候,詩也隨之覺醒了。麵對著使他眼花繚亂、使他陶醉的大自然的奇跡,他最先的話語隻是一種讚美歌。那時,他離上帝還很近,因此,所有的沉思都出神入化,一切遐想都成為神的啟示。他抒發內心之情,他的歌唱有如呼吸,他的豎琴隻有三根弦,上帝、心靈和創造;但是這三種奧妙包括一切,這三位一體的思想蘊含萬象。土地差不多還是荒蕪不毛的。已經有了家庭,但還沒有民族;有了父老,但還沒有國王。每個種族都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沒有私人財產,沒有法律,沒有衝突,也沒有戰爭。一切東西都屬於每個人,也屬於集體。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公共體。沒有任何東西束縛人。人過著田園的遊牧生活,這種生活是一切文明的起點,而且多麽有利於孤獨的幽思和奔放的夢想。他任情地工作,任情地行動。他的思想如同他的生活一樣,像天空的雲彩,隨著風向而變幻、而飄**。這就是最初的人,這就是最初的詩人。他年輕,富有詩情。祈求是他全部的宗教,歌謠是他所有的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