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理論新編(第4版)

二、懷疑的時代(節選)(納塔麗·薩洛特)

[……]如果我們細心察看小說人物目前的處境,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這種情況,最恰當不過地體現了以前司湯達說過的那句話:“懷疑的精靈已經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已進入懷疑的時代。

首先是今天的讀者對於作者憑空想象寫出的東西存有戒心。雅克·圖尼埃先生[1]抱怨說:“現在沒有一位小說家敢於承認自己是在虛構。隻有材料是最重要,而材料則必須是明白確切、日期清楚、經過核對、真實可靠。讀者拒絕接受單憑想象寫出的小說,因為全屬虛構……要讀者相信小說中所敘述的事實,首先要讓他們放心,‘沒有上當受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點真實的事實依據。”[2]

不過,圖尼埃先生用不著這樣苦惱,這種對“一點真實的事實”的偏重,我們每人心裏都有同感。這種偏重也並不表示是出於這樣一種思想;小心謹慎,沉著穩重,隨時準備以“可靠的真實性”來壓製任何大膽的嚐試或粉碎一切逃避現實的意向。對於讀者們我們倒是應當說句公道話,他們其實並不需要耳提麵命,多方誘導,才會跟著作者走上一條新的道路。需要作出努力的時候,讀者實際上不會不欣然而往的。他們並不是出於愛好“可靠的真實性”,或因為需要舒舒服服地躲進一個熟悉的環境裏,一個令人心安的天地中,才願意留心細看葛朗台老頭衣著上每一個細節和他家中的每一件東西,用心估量他占有的白楊樹與葡萄園的麵積,注意觀察他的股票交易。讀者將被引向何方,他自己很清楚,他也知道不是走向輕便容易的途徑。

在日常生活的表麵下,隱藏著某種不平凡的、強烈的事物。人物的每一個手勢表現了這種深藏的事物的某一個側麵,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擺設就可以反映它的一個側麵。小說的任務正是要寫出這種事物,尋根究底,搜索它最深隱的秘密。這樣的小說題材既新穎又豐富,它雖堅實難攻,卻能激起探索的熱情。當作家意識到自己所作出的努力和這種探索的成效時,當然就會產生高度的自信。憑著這種自信心,作家使讀者不得不像家庭主婦那樣到處仔細觀看,像法庭公證人那樣細心計算,像拍賣估價人那樣估量價值,他不用擔心讀者會不耐煩。這種自信心理所當然會使讀者順從地跟著走。作者和讀者都知道,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種旨在發現表麵之下深藏的事物的努力和探索。他們所要探索的事物是在這裏而不在別處。這些深藏的事物是與客體[3]不可分離的,就像夏爾丹[4]的油畫上的黃色與檸檬的關係一樣,像韋羅內塞[5]的畫中的藍色和晴空一樣。正如黃色和檸檬是一體的,藍色就是天空一樣,吝嗇的化身就是葛朗台老頭,兩者缺一是不能設想的。吝嗇是葛朗台老頭的本質,在他身上無孔不入,但另一方麵,正是由於這個人物,吝嗇這種本質具有了形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