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四、再談遠東及太平洋問題

2月7日,貝萊爾斯在與英國駐美大使哈利法克斯會談之後,[31]在午飯時向美國代表柯克再次提出了遠東問題,希望這個問題至少能夠得到進一步討論。第二天,柯克表示同意。

2月10日召開第6次全體會議。會議一開始,美國代表便首先提出了一個陸軍作戰計劃的基礎。鑒於美國陸軍參謀長希望美國陸軍地麵和空中部隊在“接近大西洋的區域內”采取行動,美國陸軍將承擔在大西洋區域的“除了不列顛群島以外”的一切英國的陸軍義務。他們設想在格陵蘭島和冰島的基地將最終由美國的陸軍部隊駐守,而使英國軍隊能夠在更活躍的前線作戰。美國陸軍的這個作戰計劃,實際上提出了英美陸軍在大西洋從事聯合作戰時的區域劃分和兵力分配的基礎。在英國回避談及陸軍地麵行動問題時,美國的這個建議理應受到英國人的歡迎。但是,英國現在最擔心的是遠東問題,因此在英國的一再要求下,遠東的形勢又成了討論的主要問題。

英國人再次強調,他們關心新加坡的未來,催促美國無論是在保持日本不介入戰爭方麵,還是在確保新加坡的安全免遭日本的進攻方麵,都應該更早地采取行動。英國建議美國派出4艘重巡洋艦、1艘航空母艦、一部分飛機和潛水艇去新加坡。[32]

但是美國的態度並沒有多大變化。他們既不願意對日本采取強硬措施,也不願意增援亞洲艦隊。特納將軍具體說明了這2個方麵:

首先,他表示美國反對對日本施加經濟製裁的壓力。因為美國人能夠作出的最好的估計表明,對日本本土島嶼實行煤氣和石油禁運隻能促使“日本對荷屬東印度采取突然行動”,換句話說,這將引起一場英國人、荷蘭人和美國人都沒有準備的戰爭。盡管他馬上聲明這種估計多少有點與這個會議不相幹,因為經濟上的決定是“政治家們的事,而不是軍人的事”,在參謀會議上討論它並不合適,但是他的話仍然表明了美國軍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