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三、關於大西洋戰場的討論

關於大西洋戰場,英國人表示,他們要通過經濟封鎖以及空中和海上的壓力迫使德國屈服。他們堅持能夠保衛英格蘭並將逐漸轉入反攻。美國人希望聽到更多有關進攻的情況,特納要求英國提供當前關於進攻和防禦行動的兵力分配的明確報告。對此英國隻是回答,到1942年的戰爭努力主要集中於防禦,唯一的例外是對德國的轟炸將逐漸得到加強。

美國對英國的回答並不滿意,在第二天(2月6日)的會議上,特納提出了“一篇有關大西洋作戰計劃的論文”(貝萊爾斯語)。這篇“論文”基於令人鼓舞的設想:

到1941年4月1日美國將進入戰爭。果真如此,美國將負責西經30°以西的地區,向南最遠到達裏約熱內盧。在西北方航道上的護航隊將得到驅逐艦和水上飛機的增援,將用改裝的商船、新建造的船隻和來自美國艦隊的艦隻加強大西洋艦隊。最後的設想是基於極其樂觀的看法,即如果日本在一個“更早的日期”進入戰爭,可能會促使“美國軍隊從太平洋轉到大西洋的行動”。換言之,美國的海軍計劃者們設想,即使沒有訓練有素的美國海軍資源,也能很快采取進攻日本的行動,並能實行“從珍珠港向西的逐漸推進”。特納估計,如果他的設想得到證實,到7月1日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就將擁有強大的護航和打擊力量,包括以冰島為基地的部隊,在東大西洋的或許以直布羅陀為基地的一支戰鬥艦隊,以及以不列顛群島為基地的一些驅逐艦和水上飛機。第二天,即2月7日,特納向貝萊爾斯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其中涉及在冰島和蘇格蘭為護航和巡邏提供方便而設立美國基地的問題。[29]

特納的“論文”勾畫了美國在實際參戰時的具體計劃的輪廓,表明兩國在大西洋的合作比在太平洋要容易得多,因此受到了英國代表團的歡迎。但是由於遠東形勢的驟然緊張,英國愈加希望美國對太平洋給以更多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