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

二、學案研究方法的精確選擇

羅鋼的學案研究,深刻說明“中國文論傳統的現代轉化”中諸多複雜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麽中國學者著書立說,總是在有意無意間把別人的理論看成是自己的現代化的理論呢?羅鋼從文化霸權理論的角度,做出了很好的回答。他說:“這種自我的他者化是西方文化霸權對第三世界文化采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控製和支配方式。在葛蘭西看來,文化霸權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裸的壓迫關係,並不是由文化霸權的擁有者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製地灌輸給從屬的文化集團,而需要從屬的文化集團的某種自願的讚同。就此而言,自我的他者化是心理上生產被壓迫主體的最有效的方式。它從無意識的心理層麵徹底摧毀了被壓迫者的主體性,把它的反抗巧妙地轉化為認同。意境說的理論家們其目的原本是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重建民族美學和詩學的主體性,然而結果是完全喪失了自身的主體性;他們的初衷是與民族的詩學傳統認同,結果是與一種西方美學傳統認同;他們力圖克服近代以來中國所遭遇的思想危機,結果是更深地陷入這種危機。這些理論家留給我們教訓是,為了抵抗西方文化霸權,我們必須時時對這種自我的他者化保持足夠警惕,正如斯圖亞特·霍爾所說,在文化認同的問題上,我們或許應當把傳統的‘我們是誰’的追問轉變為另一個問題,‘我們會成為誰’?”[1]是啊,總結百年現代文學理論的進程,的確要追問我們自己的主體性究竟有多少?在大量引進西方理論的時候,我們不但要問我們是誰,而且還要問我們已經變成了誰?

羅鋼以十年的學術跋涉,通過王國維“境界”說這個學案研究,不但說明了“傳統的現代化”中種種複雜問題,對於文論界所熱衷的“中西對話”的不容易,給予諸多啟示,而且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性,也值得我們認真地思考和借鑒。就我閱讀他的論文的感受來說,羅鋼的論文經常使用的揭示“學說的神話”說、“思想探源”法、“症候閱讀”法、“求同辨異”法和高度曆史語境化這五者。這是羅鋼文論研究的五種方法,顯示出研究的有效性,應予以充分重視。“學說的神話”說上文已經提到,此不贅述。這裏想扼要地談談他撰寫論文中經常使用的另外四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