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我們學習到底是為誰?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也就是為自己,通過學習來對照、批判、反思、映射出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有好的改變。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今之學者為人”是孔子對於他所處的亂世之下一些學者的評價。當時,有的人學習並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而是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學會批評別人有什麽不對。
當我們為別人而學時,就會產生無力感,越學越焦慮,因為我們隻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而不是享受學習的過程。還有的人,通過學習明白了事理,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人不一樣了,變得高傲而偏執。本質上,這是學習的方向錯了。
為什麽有的人在學習中感到歡喜,甚至產生沉浸體驗?因為他們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為了自己的力量,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
關於求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別將自己當作一支手電筒,隻照得到別人,而看不見自己。應該往內修,自我觀照,自我反思,以批判性思維審視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才能不斷地進步。
向內找,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