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裏鄉黨乎!”
原思是孔子的學生,也叫原憲。《論語·憲問》開篇就是原憲在提問。
原憲給孔子當總管,孔子給他發工資是“粟九百”。孔子在魯國時的年俸大概是六萬鬥,雖然九百後麵沒有量詞,但我們可以推測是當時通用的計量單位“鬥”。
一鬥十二點五斤,而孔子給原憲開的年薪是九百鬥,可以說待遇非常優厚了。
原憲拒絕了,說不要這麽多。孔子說:如果你吃不完,可以分給你的鄰居鄉親呀。
為什麽孔子非要給原憲“粟九百”呢?因為原憲是個窮困潦倒的人。我們將這一章和上一章對比,可以看到孔子並不吝嗇,他隻是希望糧食能夠給到有需要的人。子華很有錢,用不著接濟;原憲貧窮困苦,所以孔子給他九百鬥糧食。
孔子不是投機的投資者,而是人文主義者。對於窮人,他願意盡自己所能去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