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海灣港口發生的事情基本上與先前所說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一點在於陶曉始終處於昏迷狀態,他和蔣天賜則是逃了出來。
蔣天賜故意在熊楓麵前說要去警方自首,承擔所有的罪責,也會說熊楓和陶曉早就在那場爆炸後死了,骨灰也已經被燒了。這樣就能讓警方取消逮捕令,陶曉也能安然無恙的活下去。順便也把那段富仁那段視頻播放出來,給富家最後一個打擊,也算是給江家報仇了。
熊楓聽了蔣天賜話的第一反應則是說讓自己來代替他。本來所有行動的人就是他,也是他與我見過麵。在警方的眼裏,熊楓就是蔣天賜。而蔣天賜則能夠以熊楓的身份活下去。
之所以最後他會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一封信。在這次行動的過程中,熊楓曾偶然間看過蔣天賜寫的一封信。信裏講述了這麽多年來他對陶曉那深沉的暗戀,哪怕是她足邊的一顆小草,他也情願靜靜的守護在那裏。
對他來說,陶曉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天與地。看過那封信後的熊楓思索了很久,從小時候起他也很愛陶曉,尤其是在被領養的那段時間裏,他和陶曉同時就讀了牛津大學,成為了學長與學妹。
雖然大學的那段時間非常快樂,但他們兩人都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依然是以兄妹相稱。
如果不是看了蔣天賜的那封信,在這次行動結束後他就會對陶曉表白。可是情況不一樣了,他除了愛陶曉之外也非常珍惜兄弟之間的感情,盡管兩人並非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
如果他的兄弟也愛上了陶曉,那麽他能做的就是選擇退出。
這樣不僅成全了自己的兄弟,而且也守護住了友誼。
麵對這樣的結果,他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以蔣天賜的身份向警方自首。
若在三個月前蔣天賜早就布置了一切,那麽結果就不一樣了。那封信很有可能就是蔣天賜故意讓熊楓發現,為的就是利用自己兄弟太重友誼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