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馬恩慧身邊的侍女來問三次了,都被雙喜擋了回去。
雙喜不敢讓人入殿。
皇上在看到一份奏疏的時候,便陷入了沉思,這個時候,最忌打擾。
朱允炆目光看著手中的《屯田商賣破局新軍之困》的奏疏,奏疏之上,不僅有平安、盛庸的名字,還有張昺的名字。
這也意味著,在北平府那邊,三人已經達成了共識,隻等自己批準。
新軍之策困局的核心,便是軍民一體的衛所製。
即是軍,也是民!
即訓練,也種田!
可在這樣的衛所製之下,想要強軍強國,那是癡人說夢!
所以,必須找到破解之道。
北平府的張昺、平安、盛庸找到了方法,隻不過這個方法太過於“驚世駭俗”。
其方法是:
將衛所製之下的屯田,發賣給士紳,將發賣屯田所得錢糧,七成轉為國庫財政,作為軍士屯田三年應繳錢糧,三成入軍士手中,改善軍士生活。
至於三年之後,則以士紳所購屯田之稅賦,支撐新軍錢糧開支。
張昺的觀點很明確,如今士紳田產被大幅削減與遏製,正是急需補充田產的時候,若此時有一批屯田可以發賣,士紳必然入手。
張昺請求朝廷允許士紳買賣屯田,且給予二十稅一的三年政策,三年後,執行十五稅一。
朱允炆沒有料到張昺、平安等人會想到這麽一招。
從當下來看,將屯田劃撥農戶是不切實際的,一是農戶容易被欺負,被盤削,二是屯田區域內的農戶數量太少,根本無力負擔大麵積的耕作。
而將屯田以買賣的方式,交給士紳,或許是一條可行之策。
雖然屯田區域有些偏遠,但對於士紳而言,偏遠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利。
隻要有利,商人、士子、富紳,都會伸出貪婪的手。
若是稅收政策給予傾斜,那屯田買賣,很可能會被士紳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