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絕對權力

第108章 整體發展思路(下)

“全力發展鄉鎮企業,這確實是個好點子,就是……還是個基礎的問題。咱們彥華,底子太差,普通群眾要發展自己的企業,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扶持,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吧?”

依舊還是蔡洋對範鴻宇的意見提出質疑。

嚴格說起來,鄉鎮企業這個名詞,在八七年,還是極其新鮮的名詞,在彥華地區,幾乎沒有多少實例,主要還是在沿海地區比較常見。

前不久,中央還出台過一個紅頭文件,對私人企業的雇工人數,做了明確的限製,要求不得超過六人。

剝削剩餘價值,乃是資本主義最根本的特色之一,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屬性。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豈能和資產階級等同起來?

當然,後來的發展遠遠超出文件製定者的意料之外,不要說六個人,就算是雇工超過六萬人的民營企業,都不是絕無僅有。

在改革開放的發展曆程之中,立法滯後,成為一個極其明顯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經濟的高速發展。所謂“摸著石頭過河”,指的就是在立法滯後,無法可依的情形之下進行嚐試性的改革。成功了,固然欣喜,但沒成功,要麵臨的壓力可也絕不輕鬆,極有可能被扣上各種各樣的大帽子。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的市場化,總是難以徹底。無緣無故的,多了一層桎梏。

蔡洋提出的這個疑問,範鴻宇也早就有了答案,隨即說道:“現階段全力發展鄉鎮企業,是最合適的。眼下,比拚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而是速度!誰搶占了先機。誰就能搶先一步填補市場空白……到處都是空白,等著你去填!”

不少在後世名動天下的全國五百強企業,**十年代起步的時候,也不過是個手工作坊或者家庭工廠。在這個遍地都是機會的時代,速度確確實實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