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本的**狀沙糖變成真正的沙糖已經讓人感覺匪夷所思,更別說一步到位,變成白糖。
他問出來後才回過神來,這是魏王的秘密,賺錢的秘決,怎麽可能說出來,所有的秘密,都在那隻缸和最後淋澆的水裏。
但他肯定,最重要的秘密,就在缸裏。
“此事要極為保密。”趙與芮這時道:“咱們的糖以後分三個等級四種,雪糖,次等的白糖,冰糖、黑沙糖(又稱紅沙糖)。”
因為這種黃泥水淋法,不會把整缸黑糖弄的潔白如雪,最下麵的部份,會帶點黃褐色,所以趙與芮把他劃為次等。
而且物以稀貴,所以雪糖會盡量多造,但在臨安兩浙這邊限量供應,主要往日本高麗和福建廣東賣。
趙與芮對外宣傳的理由時,缸中的東西,產量不高,黃泥水也難配製,所以白糖要限量供應到外麵,造成極高的價格。
現在沙粒狀的沙糖出現,絕對會衝擊原本的霜糖(冰糖)市場。
接著趙與芮又把缸中最下麵帶點黃褐色的白沙糖取出來,讓工匠再接著熬,熬化之後,用雞蛋清澄去浮滓,然後將新青竹破成一寸長的篾片,撒入糖汁。
一夜過後,就會變成天然冰塊那樣的冰糖。
這是明朝天工開物中製冰糖的法子,比南宋時用竹編的蓋子罩合,等著蔗漿析出結晶,附著在竹條以及缸壁上,不知高明了多少倍,且極大的省卻了結晶的時間,一晚上就能結成冰糖,又不會碳化失敗。
顧田看到一晚上結成的黃白色冰糖,更是驚為天人。
想想這時南宋冰糖最大的產地遂寧,為朝廷禦貢所在,每年不過三四千斤,有時冰糖產量還達不到,連累諸多糖戶破產。
像魏王現在這辦法和成功率,就是每年幾十萬斤幾百萬斤都可以,隻要有足夠的糖汁就行。
為了保密,趙與芮要求提前準備好蛋清,和新青竹,新青竹早早切成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