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

第97章 五千精銳

礦主還要上下打點官員們,所以到手估計也就二十萬左右,但即便這樣,也是相當暴利的收入,畢竟礦主們幾乎沒啥事幹。

秦東疑惑道:“朝廷明明有巨額利潤,為啥不肯提價,寧是把這礦場給搞落沒了?”

“後來物價人力都高了,朝廷打造銅錢成本也高了,自然不願意提價。”趙與芮道。

說到底,宋朝打造銅錢虧本,還是生產力和貪腐決定了。

每年鑄錢能力有限,大量的銅料收上來後,打不出銅錢,又不許民間私自打造,再加上官員貪腐,所以自然是虧本。

此時趙與芮已經有點數了,為什麽大宋這麽好的銅礦場會衰敗,一是各種成本高了,二是生產力不夠,三是貪腐。

現在朝廷提升收購價,估計又要血虧。

隻有把礦場交給他來管理,才有可能贏利。

而當時史彌遠說服宋寧宗的話裏也有部份是主要原因,巔峰期元豐三年,年鑄銅錢五百多萬緡,紹興後每年十幾萬貫,這差距太大了,也是目前會子盛行的無奈。

朝廷肯定也想大量打造銅錢,但又不想虧本。

趙與芮認為,南宋這套製度和官員不行,哪怕放開讓私人鑄錢,也隻會血賺,如何會虧?要不然民間這麽多人冒著殺頭的危險要私鑄。

此時秦卓道:“咱們如果隻用五萬戶礦工,年產銅料估計最多二三百萬斤左右。”

以前十萬礦工能產五百多萬斤,但要考慮到以前礦工們是為自己煉銅,現在為東家煉,積極性怕又不同。

“不一定。”趙與芮道:“咱們要改變煉銅方式。”

“以前都是家家戶戶自己搞,三個人也能搞一個爐子。”

“現在咱們流水化生產。”

“挖礦的挖礦,煉鐵的煉鐵,煉銅的煉銅,每人各司其司,提高鐵爐容量,降低小爐數量,以五十戶,或一百戶為一組,相互比較,競賽,勝者獎勵,輸者懲罰,隻要手段得當,得遇不低,產量很可能比十萬人還要高,簡單說,想辦法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