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諜影謎雲

第136章 疑團背後

“卑職感謝老板栽培,這兩件案子我有預感,應該是一件案子,從我個人的經驗和感覺,我認為這可能是日諜案,隨著美國儲備白銀,國際市場的白銀價格不斷走高,已經到了七十多美分一盎司,他們騙走的兩百萬大洋,能夠提煉出一百七十餘萬盎司,價值一百二三十萬美元。”

“日本人大量走私我們國家的白銀,打擊我國的貨幣基礎和經濟,這不是什麽秘密,卑職認為,金陵的騙貸案,就是這種無恥行為的組成部分!”韓霖急忙站起來說道。

一語驚醒夢中人!

聽到韓霖的話,戴老板頓時感覺眼前一亮,雖然現在沒有證據鏈,支撐這樣的推論,但是他相信韓霖的推斷和感覺。

隨後,他眼睛裏閃現的一絲驚喜,瞬間就消失了。哪怕這就是事實,騙取貸款的事情就是日本人做的,他又能怎麽辦?在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初期,美國出現了經濟大蕭條,羅斯福政府為了遏製提現風潮,緩和金融危機,開始對銀行製度進行改革,放棄了金本位,實行美元貶值政策。

三三年也就是民國二十二年的六月十九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購銀法案》,同年八月九日宣布白銀國有,造成世界銀價的劇烈上漲。

美國在全球高價收購白銀,同時禁止本國白銀出口。通過《銀購入法》《購銀法案》《白銀國有令》等一係列法令,紐約交易市場的銀價,由美國實行白銀國有時的每盎司四十九點三一美分,漲至逐漸增長到民國三十四年的每盎司七十四點四二美分。

暴漲的銀價讓國內外的投機商、冒險家迅速行動起來,外商銀行趁機將白銀大量運出,他們用輪船甚至兵艦裝運白銀出口,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根據中央銀行的數據,去年的一月份,滬市的外商銀行存銀約兩億七千五百萬元,占滬市中外銀庫存銀的百分之四十九,可年底盤庫的時候,僅僅隻剩下了五千四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