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沒有在意鍾焱焱的表情,在李泰白的朗誦下,回味著第三幅詩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眾人跟著李泰白複讀一句,頓時眼前一亮,頗有否極泰來,枯木逢春,苦盡甘來之感!
林楓將上一世兩首詩的上、下半闕詩詞合並,組合了起來。
反正詩詞意思相近,又頗為合適,就容許他犯個小錯吧!
“好氣魄!少年當有淩雲誌,萬裏長空競風流!我龍國少年如此豪情萬丈,少年壯誌不言愁!好!”
李泰白忍不住高聲叫好!
他原以為林楓由於自身環境的原因,這才對窮苦百姓的生活感同身受。
沒想到他竟然在逆境中成長,反倒是磨礪出一顆不屈的雄心!
黃波低頭喟然一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就連何玉屏也止住眼淚,被林楓的豪氣懾服,滿懷欣慰地說道:“青出於藍勝於藍,我沒什麽可以再教你的了!”
所有人此時都被林楓的三首詩折服,尤其是最後一首詩詞,直接激發出眾人對未來發出挑戰的勇氣!
“此畫作配上這詩詞,我是真心喜歡啊!”
李泰白又從頭觀賞起來。
先是桑蠶的隱喻,再到慈母手中的針線,來到遊子捧著的落紅,最後是河邊停靠的小船。
背景的明月如同灑下月霜,遠處的山林更是暗含崎嶇荊棘。
全景給人離別傷痛之感,卻在最後一首詩時,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人充滿希望的感受。
整幅畫筆鋒細膩,人物神態刻畫極為飽滿,寥寥數筆,卻無顏色,更加突出了夜晚時的婆娑朦朧,昏暗的光線映射出的人物神態!
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李泰白欣賞著三個人物動作和神態,一時之間竟然沉迷進去,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