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近日有兩件事轟動非凡。
其一便是良種現世,此乃關乎國運民生之大事,宛如祥雲朵朵籠罩朝堂,聖上龍顏大悅,朝廷上下喜氣洋洋。
而另一件事,則在文壇掀起了驚濤駭浪,令一眾文人墨客驚愕讚歎。
中秋宴會上,戶部侍郎蘇銳明之子蘇宇策做的《水調歌頭》最後兩句,居然被人做出來了!!!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醉香樓內,此事更是傳得沸沸揚揚。
隻見一位文人在宣紙上龍飛鳳舞地寫下這兩句,而後高高舉起。眾人目光齊聚,刹那間,滿堂皆被這兩句詞的光芒所籠罩。
“妙!”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如同點燃了爆竹的引線。
“妙啊!”喝彩聲頓時如雷鳴般在樓中炸開,眾人紛紛鼓掌稱讚,眼中滿是驚歎與讚賞。
一位身著灰布長衫、麵容清瘦的老者撚須讚歎道:“此二句之妙,妙在以最質樸之語,道盡人間至情。‘但願人長久’,這長久之願,涵蓋了對親友情深的渴盼,對時光安穩的期許,是對生命中所有珍視之人的衷心祝福,其情之真,可穿金石。而‘千裏共嬋娟’,則將這情感升華至空靈之境。嬋娟者,明月也,無論相隔千裏萬裏,隻要同望這一輪明月,情誼便能在月光中交融。這是何等開闊的意境,何等浪漫的情懷,真真堪稱千古絕句。”
這時,一個身著錦緞華服、頭戴玉冠的年輕公子好奇地問道:“如此絕妙之詞,是哪位學子的佳作?”
他話音剛落,旁邊一個身著褐色衣衫的中年書生便搖頭反對:“能寫出這般好詞,豈是尋常學子可為?定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文豪,或是久負盛名的文壇大家,其才華之高,恐非凡人能及。”眾人聽了,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猜測起來,把那作者想象成了一個如仙人般高不可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