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第119章 心服口服

翰林院的學士們聽後,不禁點頭稱是,於謙和朱祁鎮等眾人皆是一愣,這還是他們認識的朱祁鈺嗎?

他竟然對《易經》有如此深刻的見解。

翰林院的學士們麵露驚訝之色,熟讀十遍以上之人才能對卦象的含義如此信手拈來,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朱祁鈺的自信並非空穴來風,頷首請道:“下一位。”

翰林院的學士們互相對視,一時之間無人應聲,還是從五品的侍讀學士站出來,此人是乃是先帝時期從百人殺出來的狀元郎,他從容不迫地走到朱祁鈺麵前,躬身行禮。

“今日得見殿下,方知《易經》之深奧,非淺學所能窺其全貌。有一問微臣自識字以來便心存疑惑,事關‘乾卦’之義。”

“《易經》中言‘乾為天’,象征著剛健、積極向上,但又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微臣不解,為何君子在天道之下仍需自強不息?這是否意味著天道雖好,但君子仍需不斷努力,以求達到更高的境界?還請殿下賜教。”

朱祁鈺負手而立:“《易經》之‘乾為天’,確如你所言,代表了天的剛健和積極向上。然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卦辭所表達的,是即便在天道的庇護之下,君子仍需不懈努力,不斷自我提升。”

“天道雖好,但並非一勞永逸,它要求君子在順境中仍要保持警惕和進取之心,以達悟天道。這正是《易經》所倡導的中庸之道,即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保持平衡,既不驕縱也不懈怠。你的問題很好,正是《易經》深奧之處所在。”

侍讀學士仰頭大笑:“微臣心服口服,殿下此胸懷如海之深,如山之穩。殿下之言,實為微臣所不及。《易經》之理,深奧難測,而殿下能以淺顯之言,解其精義,實乃吾輩之楷模。微臣願繼續追隨殿下,學習《易經》之智,以期在治國理政上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