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第120章 拉攏之行

“殿下還特別強調,德行與學問並重。”

成敬告辭,胡濙凝眉嘀咕:“這算什麽意思?江南有什麽問題?”正好見於謙回到內閣,抓著他躲在一側嘀咕。

於謙聽後,微微一笑,解釋道:“胡大人,殿下之意在於,選拔人才不能僅憑一時的才華展示,更要看其德行是否符合朝廷的期望。江南雖才子輩出,但若德行有虧,亦難當大任。殿下希望禮部能夠深入考察,確保選拔出的人才不僅學問淵博,而且品行端正,能夠為大明所用,為百姓造福。”

胡濙聽後,半知半解。於謙見他不開竅,低聲提示道:“老夫且問你,鄉試遞上來各人你可知道有何共性?”

胡濙想了想斷然道:“家世顯赫,最低也是個商賈之家。”

這有什麽問題嗎?貧困百姓哪來的銀子錢幣買書房四寶,更別說請得起塾師了。

於謙歎氣道:“若隻看重家世背景,而不顧及個人的德行和實際才能,那麽那些真正有才華但出身貧寒的學子就會被埋沒機會出頭。長此以往,朝廷選拔的將不是最優秀的人才,而是最富有的人才。這不僅對大明不利,對那些勤學苦讀的寒門子弟更是不公。殿下所慮,正是科舉之弊。”

胡濙脫口而出道:“可他們都是堂堂正正經過鄉試考上來的啊?難不成本官還要一個個過問貧困之家不成?!”

於謙隻丟下一句:“你若是不明白,且去問問殿下吧。”

胡濙無法,隻能硬著頭皮在隔日的早朝攔下朱祁鈺,躬身行禮後,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殿下,臣有一事不明,鄉試名單已出,再考慮落榜之人的德行與學問,是否還有補救之法?”

朱祁鈺示意他不必拘禮:“胡大人,科舉製度本意在於選拔賢才,德行與學問缺一不可。鄉試雖已結束,但若真有才德兼備而因家境貧寒未能上榜者,朝廷自會設立特別的途徑,如恩科、特招等,以確保不遺漏任何一位有才之士。你身為考官,理應明白此中深意,不可因一時之見而誤了大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