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軍掛斷電話,眉頭緊鎖。
他聯係了南疆幾所學校的校長,了解到的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峻。
教育資源分配的失衡,就像一道巨大的鴻溝,橫亙在南疆大地上。
“情況怎麽樣?”李秀梅關切地問道。
“不容樂觀。”潘海軍歎了口氣,“城鎮學校和鄉村學校的差距太大了,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簡直天壤之別。”
他在地圖上標注了幾個點,“你看,這些地方,有的學校連基本的教學設備都缺乏,更別說合格的老師了。”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況,潘海軍和李秀梅決定親自走訪幾所學校。
他們驅車數百公裏,來到了一所位於偏遠山區的村小學。
破舊的校舍,簡陋的教室,缺胳膊少腿的桌椅,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他們的心。
課堂上,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正在努力地給孩子們講解著簡單的算術題。
她就是阿依汗,這所小學唯一的老師。
看到潘海軍和李秀梅的到來,阿依汗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卻又很快黯淡下去。
“我們這裏太缺老師了,”她無奈地搖搖頭,“孩子們渴望知識,但我一個人真的……”
離開村小學,潘海軍和李秀梅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在另一所條件稍好的鄉鎮中學,他們遇到了王老師,一位在教育戰線奮鬥了多年的老教師。
王老師對南疆的教育現狀了如指掌,他向潘海軍和李秀梅詳細介紹了教育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並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回到市裏,潘海軍立即聯係了教育部門的趙主任。
趙主任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十分重視,他表示會全力支持潘海軍的工作,並承諾盡快協調相關資源。
然而,潘海軍深知,僅僅依靠地方的力量遠遠不夠。
他需要更多來自外界的支持,才能真正打破南疆教育失衡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