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114章 初見鄭森

十月中旬,一支規模頗為龐大的艦隊在海麵上航行著,他們的目的地正是諒山府的新安港,這支船隊由原先蒲德曼商隊的十艘船隻加上鄭森艦隊的十幾艘戰艦組成,也算是一支可觀的力量,一個月的海上航行,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麻煩,海盜或者商船都是唯恐避之不及,讓他們得以順利返航。

在到達新安港之前,蒲德曼特意放出了信鴿,通知了港口船隊的情況,高衡在接到消息之後,跟鄭芝龍的反應一樣,也是馬不停蹄,帶著人馬趕到了新安港碼頭。他萬萬想不到,蒲德曼和景昭竟然把活幹的這麽漂亮,居然真的見到了鄭森,不僅如此,還協助福建水師打下了熱蘭遮,把後世課本上的鄭成功收複台灣提前了這麽長時間。

這也就算了,他們還真的把鄭森給邀請到了安南,得以讓自己和曾經的偶像見上一麵,這怎能不叫高衡欣喜。

蒲德曼他們出發的這兩個月時間,高衡可沒有閑著,諒山府幾乎是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首先是軍隊的擴充,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軍隊的人數也在進一步擴充,除了已經整編的四個旅之外,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新訓旅,招募的新兵全部放在新訓旅當中,進行統一訓練。

另外,高衡還在諒山府各地建立了小型馬場,實際上,這一套倒是源自於明朝。自古以來,戰馬都是產自北方或者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就算是中原地區的產馬區也基本上位於黃河北部。

但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明軍是自南向北進行北伐,也就是說當年朱元璋的地盤並不在養馬區,所以在他的號召下,私人馬場遍布各地,為此明廷還創立了一套製度,叫做馬政。

馬政說白了就是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官牧,比如說禦馬監、苑馬寺這些機構用當地的軍戶給朝廷養馬。再者就是民牧,由兩京太仆寺所屬的官馬,交給屬地的民戶家養,再給予統一補貼,如果養馬的家庭每年能生育一匹小馬駒,就可以免去差役之苦或者是免稅。最後就是馬市,在邊境進行馬匹交易,擴充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