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115章 局勢分析

彼時的明軍,作戰策劃並沒有形成體係,基本上處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局麵。如果主將有心,戰前將對方的情況摸清楚,再加上軍中有幾個厲害的謀士和戰場經驗豐富的將領,往往就可以預先謀劃一些軍事方略。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明軍還是在出發前先搞一個大致的框架,然後到了戰場上再做計較。這種謀劃方式有著極大的弊端,首先是太依賴於人,如果主將和謀士厲害,往往能有不錯的計策,但若是主將和謀士水平一般,到了戰場上,明軍可就抓瞎了。

第二就是戰術死板,總是按照大致的框架來行動,沒有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大家都按照原先的方案走,走成了最好,走不成拉倒,沒有將所有人的智慧給調動起來。

例如明軍的薩爾滸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幾路明軍在裝備人數都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硬是死板地按照戰前的分兵策略進軍,對戰場缺少整體謀劃,結果被清軍各個擊破。等於是刻舟求劍,以靜態的戰前方略迎戰動態的敵軍。

但高衡的作戰室就極大避免了這種弊端,沙盤地圖相結合,以各種顏色的小旗標注對方位置,相當於開了整個戰場視野,隻要偵查到位,軍令傳遞到位,將領和謀士們即便在後方,也能將戰場局勢包攬胸中,適時調整,做出應對。

同時高衡對這些選拔出來的讚畫們也是傾囊相授,將自己在特種部隊中學習的各種圖上作業的方法全部傳授給了這些讚畫。這些讚畫也不是什麽人都能勝任的,至少,這十幾個讚畫都是成子龍和高衡親自挑選,從整個諒山府的讀書人中間遴選出來的。

他們至少具備兩個素質,一是文字功底好,表達能力強,這是一個讚畫的基本技能。否則,你寫一個文書或者戰報,不能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主將看了會非常難受,也耽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