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白姐回來上班,陳秀麗也去了加工廠,她需要準備和鎮政府匯報的材料。
往常都是在年底進行匯報,今年秦書記一直在外麵學習,就推到了年後。
因為上一年蘑菇產量銳減,下半年的帳沒那麽好看,攤到全年,比前年利潤少了50萬。對於加工廠這樣的小企業來說,差不多折了一半。
“鎮上不會有什麽意見吧?”白姐有些擔心,她在老家聽說可能要有人事變動,不過鎮上卻是什麽風聲也沒有,也不知道傳聞是真是假。
陳秀麗看著賬麵更加確定增加木耳和香菇品類是正確的。廠子的攤子已經鋪開,最低的運營成本便固定下來,倘若還是靠天吃飯,不用多,再來個兩次,就要把先前掙的都賠進去。
“去年秋天蘑菇什麽樣,鎮領導都知道,這屬於不可抗力。而且我們及時調整了產品布局,算是亡羊補牢。”
“4月底開始收菜,然後就是香菇和木耳,我留出了50萬,錢是夠的,不過,分給鎮上的利潤就少了,隻有20萬,是這幾年最低的。”
鎮上的秦書記一直十分支持加工廠的工作,白姐擔心,萬一傳言屬實,真的換了領導。那新領導會怎麽想,為什麽他一接手,利潤就降低了這麽多,是不是看人下菜碟。
“要不,預留款我少留一點,再給鎮上加10萬。”
其實50萬的預留款也是不夠的,光是山野菜自己少說也要30萬,好在鹽井再過一個月能把預付款打過來,否則陳秀麗就該往裏墊錢了。
“就按50萬留吧,保證生產是正事,鎮上我去解釋。”陳秀麗把賬還給白姐,她對秦書記有信心,對方是個好領導。
“廠長,我在老家聽說了一個消息。”白姐覺得還是有必要和陳秀麗通個氣,“我老家有個在縣裏人事局上班的領導,他說咱們秦書記要調走了,你聽說消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