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證明喬珊珊接觸過那把刀就好了。
安寧在心中想著。
等等!
接觸過那把刀?
有了!
安寧開口:“那個……我突然想起來,我之前在報紙上看到過警察破案的一種方法,能夠知道有哪些人接觸過那把刀。”
“警犬嗎?”有人猜測。
“警犬不行吧?那把刀都被放在那個包裏了,肯定沾了包主人的氣味。這證明不了刀不是那個人的呀!”
安寧搖了搖頭:“不是警犬,是指紋。”
“指紋?”
對於在場的大多數人來說,指紋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語。
雖然指紋采樣的起源能夠追溯到19世紀,但對於現在的華夏來說,這項技術的應用還沒有後世那麽普遍。
因為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簡陋的設備和材料,都很難得到太好的效果。
但是現在,這門技術的可實施性就大了。
作案工具是一把手工刀,這把手工刀的外表光滑,足以讓每一個碰過刀的人的指紋留在上麵,並且清晰取樣。
安寧向大家解釋:“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而這把刀從找到到現在,隻有唐秋巧同誌和導演碰過。隻要我們將手工刀上的指紋提取出來,就能找到用手工刀劃破她們衣服的那個人了。”
“真的假的?”
“如果有這種技術,豈不是所有偷東西的人都能找著了?”
“如果有嫌疑人的話,可以通過對比對方手上的指紋和案發現場留下的指紋,能夠判斷他是不是那個偷東西的人。但如果沒有嫌疑人,就算找到指紋了,也沒辦法找到人呀!”安寧說。
她繼續道:“但是今天這個情況不一樣,喬珊珊同誌說她們的衣服是在後台被劃破的,我們完全可以采集現場所有人的指紋與刀上的指紋進行對比,這樣很容易就能把碰過這把刀的人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