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尋找古麗

第123章 忒修斯之船,紅柳和查無此人

薑南披著外套下車。霍雁行正靠在越野車前,指間旋轉著小刀。

"睡不著?"他問。

薑南搖頭,看著棗樹枝在地上投下的影子:“你說,如果一條船在航行中,船上的木頭一塊塊被替換掉,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那這艘船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忒修斯之船。”霍雁行笑笑,表示自己知道這個古老的哲學問題,“很簡單。要判斷兵團還是不是原來的兵團,先捋清楚兵團是什麽。”

“所以兵團是什麽?”

經過這一路旅行,薑南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了解,此刻心下又一片茫然。

在常識裏,兵團是一個計劃單列的省部級特殊區劃。

在倪女士的故事裏,兵團是一段艱苦而光輝的歲月,一群誌同道合的夥伴。

在她的相機裏,兵團和整個新疆,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其實兵團不是解放後的發明。從漢武帝開始,就有軍民在新疆屯墾。”霍雁行說,“到唐朝統一西域以後,屯田已經遍布天山南北。很多城市村莊,都是古人一代代在戈壁和沙漠裏開墾出來的。屯田興則西域興,屯田廢則西域亂,沒有幾千年的屯墾,就沒有現在的新疆。”

薑南頷首:“就像老太太他們來之前,就地轉業的解放軍已經開荒了十幾年。”

“不止,五十年代有大學生和行業骨幹調來兵團。後來有其他地方部隊的轉業軍人。除了國家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六七十年代很多內地人生活艱難,自己跑來新疆找工作。從前叫盲目流動人員,現在叫內地自流人員。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老鄉,通過親戚介紹,或者結婚加入兵團。”

霍雁行朝薑南攤開手:“你看,兵團這條船,原本就是許多不同的木板建起來的。抽走一些,就補上一些。木板換了,船始終不散,堅持航行。人換了,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還在,這就是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