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女士一覺睡醒,迎著朝霞哼著小曲,突然被告知目的地變更:“我們先去烏魯木齊。”
“為什麽?”
“農一師下轄十四個團場,兩個農場,一個鎮,一個維吾爾族牧業鄉,還有若幹企事業單位。如果沒有確切目標,不建議盲目行動。”
薑南打著嗬欠,把數字姐妹的原話搬出來。
“烏魯木齊離吐魯番近,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檔案館和知青紀念館,聽說不止一次接待過返疆探親的上海支青。我們可以先去找找線索。”
倪女士盯著她眼下的青痕:“作死喲,要趕遠路還不好好睡覺。要麽再歇一天,老趙她們那天還約我打小麻將。”
“商量怎麽幫你找線索,不小心聊過頭了。問題不大,一杯就能搞定。”薑南伸手掩住更多的嗬欠,踢踏著滿地芒硝去煮咖啡。
倪女士邁著小碎步追上來:“同誰商量?你可不要把我的事拿去隨便講。”
“同……一個兵團子弟。”
回想昨晚的私聊,薑南不禁皺眉。
那位數字姐妹的思路和語氣都似曾相識,又比她大膽猜測的那個人更加話癆。她一邊忍不住變著花樣試探,一邊又鄙夷自己的猜測實在離譜,這才折騰到了淩晨。
無論是不是她的妄想,至少對方對兵團是真的很熟悉,給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議。
“想查詢當年的檔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檔案館在烏魯木齊,可以調閱1964年接收上海知青的兵團名單。”
“上過報紙,獲得過榮譽稱號?可以去知青紀念館看看,那裏保存了許多老報紙和勞動表彰記錄。”
“這是新疆屯墾與文化研究院王教授的電子郵箱,他專職研究兵團知青史,應該能幫上忙。”
“烏魯木齊有兵團民政局優撫處,可以提交書麵申請,說明老人貢獻與尋訪需求,請求協調兵團內部檔案部門優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