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台節目播出後,村民們臉上的笑容多了,腰杆也直了。
李嬸雖然嘴上不饒人,但碰見蘇晨時,也會遞過自家剛摘的黃瓜,語氣別扭地說一句:“嚐嚐,脆生。”
蘇晨的直播間更是熱鬧非凡。湧入的新粉絲,一部分是看了電視節目慕名而來,驚歎於山村的美景和人與動物的和諧。
蘇晨正坐在老榆樹下的石凳上,一邊看著平板上滾動的彈幕,一邊給腳邊的大黃撓著下巴。
“晨哥,舒服……”大黃舒服地哼唧著。
然而,一聲郵件提示音,打破了這份短暫的美好。
蘇晨劃開屏幕,看到發件人是周青鬆時,心裏咯噔一下。
這位上次采訪後還挺客氣地發郵件感謝他的動物行為學研究記者,怎麽又來了?
他點開郵件,快速瀏覽起來。
“蘇晨先生:
您好!冒昧再次打擾。
首先,祝賀您的直播事業蒸蒸日上,也祝賀靈溪村通過省台節目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節目我已觀看,製作精良,內容翔實,尤其是您與動物們自然和諧的相處模式,再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發了我更深層次的思考。
近期,我查閱了一些關於人與動物溝通、鄉村生態保護以及特定環境下動物行為模式變異的文獻資料,結合上次在靈溪村的初步觀察,以及您直播中展現的一些細節,我對靈溪村獨特的生態環境,以及您本人在促進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方麵的‘天賦’或‘方法’,產生了更為濃厚的學術興趣。
不知近期是否方便,我希望能再次拜訪靈溪村,進行一次更為深入的實地考察和交流。這次考察並非媒體采訪性質,更側重於學術研究層麵,希望能與您,以及華老先生,就靈溪村的生態係統、傳統草藥知識與動物習性的關聯等方麵,進行更細致的探討。當然,我也會嚴格遵守研究倫理,保護您的個人隱私和村莊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