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

第59章 想製造鐵芯銅炮

……“好,這門炮先趁熱鑽孔,其餘人繼續鑄炮。”見此炮基本成型,杜寒也鬆了一口氣,“爐內鋼水還能再鑄一門炮,大家再接再厲,試炮後每人有獎!”

眾人一聽有賞,歡呼不已,就連遠處圍觀的婦孺也跟著喝彩。

有了初次經驗,第二次鑄炮順手許多,這次杜寒無需多言,第二門炮很快完工。

眾人這才明白第三個模具的意義:大炮冷卻後,又鑄了兩個短粗的鋼筒,在高溫狀態下插入主炮尾部。

這些短粗炮尾在鑄造時已預留孔洞,省去了鑽孔工序。

爐火熄滅,剩餘鋼水被劉漢鑄成鋼條,他認為這種鋼打造的兵器必屬上品。

大炮完全冷卻後,三個筒子緊密貼合,若不仔細查看,根本看不出是三層疊加,宛如一次成型。

……

劉漢讓人拿來大秤,以曹衝稱象法測得炮身重僅285斤,更令人稱奇的是,兩門炮重量幾乎一致,相差不足一斤。

從重量可見,同一鐵模鑄炮精度極高。

整炮光滑無瑕,那些銅炮鐵炮常見的密密麻麻小砂眼一個未留,擦拭油脂後,炮體泛著油亮光澤,炮口更是透著威嚴之氣。

杜寒命人將炮車推至近前,幾人合力抬來一門巨炮,將其炮耳嵌入炮架上的凹槽,並固定妥當,至此,大炮便初步完成。

雖稱其為初步,實則杜寒尚有改進之意,若依明代規製,此炮已鑄成,可即刻投入實戰。

何謂古時造不出良炮?非也!隻因未識其法耳。

既明其理,則不僅是明代,便是春秋亦能為之,區區小事罷了。

世人常言:無不可為之事,唯未思及之法。

此炮實屬跨越時代的傑作,形製簡潔利落,炮架上另設鐵製搖輪,此乃杜寒精心設計的高低裝置,便於迅速調節炮口仰角,與當時以小木塊反複填充的老法相比,無疑是更具智慧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