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裕洋笑道:“豈止見過,我還是用戶呢。”
蘇晨好奇地問:“廣交會10月中旬就開了,加上生產和運輸時間,到香江怎麽也得11月下旬了。那時候你買風扇做什麽?香江有那麽熱嗎?”
餘裕洋苦笑:“確實,迷你風扇到香江時已是11月末。香江地產市場就飛速上漲,地價、房價、租金都跟著漲。
我們律所也吃不消,隻能縮減租用麵積。辦公室變得悶熱,看到這個迷你風扇上市,我就買了一個放在辦公室通風。
價格也挺親民,同事們見我用得好,也都跟著買了。”
蘇晨聽到香江房價,立刻回想起前世華夏房價的飆升。
而香江房價在蘇晨記憶中更是高得離譜。2014年他去香江旅遊時,曾逛過幾家地產中介,當時房價已高達每平方尺1萬多港幣。
當然,幾年後京城、魔都等地的房價也漲到這個水平,引發了一係列政府調控。
作為重生者,蘇晨自然要與“外地”朋友聊聊房價。他像後世閑聊一樣問餘裕洋:“香江房價這幾年漲得很快嗎?現在多少錢一尺了?”
餘裕洋驚訝地看著蘇晨,這個問題透露出這位年輕人對香江的了解。房子在華夏還未被視為商品,而蘇晨卻如此自然地談論這個話題,仿佛司空見慣。更令他詫異的是,蘇晨還知道香江特有的計價單位“平方英尺”。
餘裕洋在麵對這位看似年輕的客戶時,心中生出了更多的謹慎。因此,他對待蘇晨的問題格外認真,回答也更為詳盡。
在腦海中梳理了一番思緒後,他娓娓道來:“香江的地產漲價狂潮大概是從前年開始的,到去年底,也就三年多的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政府拍賣的地價飆升了近67倍,房價也翻了三倍不止。
還有中環的聯邦、國際兩棟大廈,在半年內兩次轉手,價格就從10.89億漲到了22.35億,漲幅超過一倍。現在香江的房價,平均每尺大概要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