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使簡介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製,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唐睿宗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編輯本段]節度使製度
節度使製度之所以形成,是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
1、唐均田製度的崩潰。
從高宗、武後以來,均田製漸趨破壞,流民、逃戶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玄宗時期曾采用很多種辦法試圖解決。一是重申均田法令,嚴禁流徙;二是檢括客戶,聽其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客戶充軍。在這幾種辦法中,前兩種都失敗了,而募流民客戶為兵的辦法雖能誘得“通逃者”“爭出應募”,暫時解決了社會問題,卻使這批人漸漸成為雇傭職業兵而不可卒去。於是,由於均田製度的崩潰,導致了唐兵製從府兵的征兵製,向募兵製演化。
2、巨大的擴張機器無法繼續運行,唐代邊疆形勢開始由攻轉守。
節度使製度的開端,是從唐開元天寶年間所設立的緣邊節度使。這和當時的邊疆形勢是
分不開的。在這以前,唐在厲兵秣馬擊敗了東突厥之後,實際上對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
著旺盛著擴張進攻的。唐初先後擊破了東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諸部,設立都督府;
此後,又打敗西突厥,滅高昌,於其地設立州縣治理,奠定了唐朝遼闊的疆域。但進攻
的步伐還沒有停止,顯慶年間又平西突厥賀魯,設立二都護府統其地。又在新疆以西,
波斯以東的地區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縣一百一十。最後,在顯慶五年討伐百濟
,總章二年平高麗,達到了顛峰狀態。在這段時間,征討是由行軍總管和大總管統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