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柔邁步離開梅林走向huā廳時,記著尹承善,俊逸有才掌的男子,恰逢年少,風華正茂,今日的尹承善比在落鳳山看得舒服。方才聽小姐們說八卦時,說起過尹承善的妹妹尹怡,如今嫁入王家,據說很會討婆母歡喜,雖然是繼室,但也引得一眾庶出小姐們羨慕不已。
尹承善的嫡母雖然對妾室壓製的比較狠,對庶子也多是打壓,手段簡單粗暴,但據說對庶女不錯,尤其是疼愛拋棄生母眼裏心裏隻記得她的尹怡。丁柔彎了彎嘴角,尹承善聽見這話,難保不會鬱悶的吐血,丁柔最欣賞的不是他的容貌,也不是經世之才,而是他對生母的態度,也許有不忿的因素,但聽得來的消息,尹承善從未嫌棄過生母,同是自強不息,衝兩點丁柔才會在梅林裏同他說了幾句話。
其實比起狀元,丁柔最偏愛被賦予傳奇色彩的探huā,雖然看不上李尋歡對感情的態度,但探huā聽著就好聽,想到父親和二叔都是探huā及第,丁柔對探huā少了許多的遐想,文爭第一,能做狀元不是更好?誰願意屈居人下?
丁柔看得出尹承善對楊和的重視,他們應該是一生之敵,同時她也真的拜讀過楊和的錦繡文章,大氣磅礴,震耳欲聾,發人深省,並不是空談高論,而是有論據有思想,讀之有心潮澎湃之感,引人擊節讚歎。
楊和出身江南書香門第之家,卻思想激進,行文行雲流水,丁柔從短短的文章上推斷楊和應該屬於稍顯的激進的改革派,而尹承善丁柔研究過兩年前四院比試時,爭論的焦點是海上貿易利弊得失,兩年前尹承善輸在了略顯得中庸上,他應該屬於改良派,誰優誰劣,等他們圍為官執政一方,或者入閣進入權力中樞後,才能判定。
大秦立國六十餘年,當年太祖皇帝定下的鐵律許多已經麵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