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說出“沒有北伐先驅”的時候,真正的北伐先驅踏上了北上之路。
征北軍大將王頤之和淮南塢堡大督護糜嶷遵諸衰之令,率兵由淮陰北上,過泗口、襲奔彭城、下邳。一路之上,各塢堡壁壘紛紛響應,彭城、下邳守將開門輸誠。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玩兒一般,北伐先驅打開了北上中原的門戶。
捷報飛馬快傳,不幾日到了建康。
建康。諸氏別宅。
四十六歲的諸衰木然望著庭院裏的一株曲柳。曲柳迎春早,春去倦怠的也快。此時的枝葉蒼翠到了極處,暗綠中隱隱透出黃斑。
秋天即將來到。
諸衰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黯然。
能讓諸衰動容,確實難得。王導讚諸衰“皮裏陽秋”,謝安譽諸衰“口雖不言,胸有四時之氣。”諸衰沉穩非常人可比。
當然,能讓諸衰動容的決不是這一抹枯黃。
五天前,諸衰帶苻雄來到建康,敦請朝廷出兵北伐。令他想不到的是,朝堂之上一片反對聲浪。朝廷諸公不反對北伐,隻反對諸衰北伐。眾口雲雲:諸國丈身份尊貴,不能深入險地,需另遣人率師北伐。
話裏話外透出來的意思諸衰明白,北伐事業太耀眼,大夥都想幹。
朝廷諸公咄咄逼人,讓諸衰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一時萎靡,免不得探春悲秋。
就在這時,王、糜二人的捷報到了。
“來人!快去宮中,向太後稟報佳音。”捷報一到,諸衰頓時忘記了曲柳枝葉上的黃斑,沒有猶豫,立刻派人通知女兒諸太後。隨後,自去梳洗換衣,整理儀容。
沒多久,太後宣諭,召諸衰前往淑華殿議事。
諸衰緩了一緩,隨後從容入宮。
來到淑華殿之時,朝中重臣到了不少,看到諸衰,個個麵含微笑,無聲地招呼示意。諸衰目不斜視,木然走到大殿上首,對著一道珠簾作揖。“臣諸衰見過太後,見過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