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四十七大趙的反應

建康、鄴城。南北兩個朝廷的都城都不大;兩個皇宮也因此顯得局促。局促之中,建康是溫婉雅致的,小橋流水,廳榭樓閣,盡顯文化風流。

鄴城相反,粗獷樸實,高台林立;擴張性的霸氣躍然而出。小小的鄴城容納不下,於是有了城北的華林苑,有了城西的太子東宮。這兩處地方成了羯人興衰的見證。興,熱鬧非凡;衰,冷清淒涼。

時至今日,太子東宮被改成豬圈牛欄。比鄴城大幾倍的華林苑人影稀疏,長草及腰,漸漸荒廢。現任大趙皇帝石遵沒在此住過。他成天成夜呆在鄴城小皇宮裏,忙得不可開交。

與張豺交戰、登基稱帝、與石衝交戰、安葬石虎、誅殺前皇帝石世和皇太後劉氏。。。事情一件接一件,有時幾件連在一起,沒等處理妥當,又有新的事情等著處理應付。

揚州刺史王浹率部歸晉之事,石遵還未來得及反應;荊州軍移屯安陸、徐州被大晉占據的消息就送到了案頭。

石遵麻木地掃了兩眼,鬱鬱起身,在殿中來回踱步。他考慮得是另外一件事,與兩個邊州丟失相比,這件事才真的讓他坐臥不安。

事情的起因來自近侍密報,這段時間,鄴城內流傳著一個說法:石閔對今上不滿,非常不滿。因為石遵曾許諾立石閔為太子,最後變卦,立了自家的親侄兒石衍。

這讓石遵想起幾年前的一個流言:“滅石者,蘭陵侯”。當時,石閔的封爵正好是蘭陵侯。石虎聽到流言後,笑了笑,下令將蘭陵郡改稱武興郡,石閔的蘭陵侯隨之改成武興侯。

石虎有底氣和自信,石遵沒有。兩個流言湊在一起,弄得他心裏七上八下。

石遵沒有嫡係部屬,除了姓石之外,他這個皇帝幾乎沒有其他依靠。拉攏石閔,壓製張舉、李農、麻秋、羌人、氐人以及覬覦皇位的兄弟們。是他苦思妙想出來的一著好棋。可若流言成真,這就不是好棋,而是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