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因曹魏而興。
短命的曹魏沒有迎來一統天下、萬國來朝的盛世就早早夭折。鄴城受此牽連,也未能大興。作為都城,它顯得小而狹窄,城郭南北寬僅五裏,東西長不過七裏;城門七個,其中南邊三道,北邊兩道,東、西各一道。不過,與一般城池相比,它還是有些王者氣象的。其中最為添彩的,是魏武曹操築的三座閱兵台。即:銅雀台、金鳳台、冰井台。
三台相對成直角三角形,建在郭城西北部;一在北城牆上,一在西城牆上,另一在西北拐角的城牆上。三台以城牆為基,高出城牆五丈。頂端飛簷高翹,直刺蒼穹,上部垛口密布,巍峨壯觀。正正彰顯出當年魏武校兵閱武,意欲橫掃天下的氣慨。
以三台為界,城內又壘了兩道長寬各兩裏的高牆,合著西、北城牆,圍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園子,這就是西苑,曆年來的鄴城屯兵之地;大趙十幾萬禁軍過半駐紮於此,鄴城倉也在苑內。
西苑向東,與之緊鄰的,是大趙皇城。皇城比西苑小了一半,石虎對此並不在意。
以武起家的石虎鍾愛三台、西苑,更甚於皇城,經常在其間流連;某一日,他意猶未盡,覺得西苑襯不出他的雄心大誌,於是在北城外建了方圓千裏的華林苑,壯麗景觀遠勝西苑。
老爹建了個大園子,做兒子的不甘落後;石虎第一個太子石邃隨後在鄴城西南建了座太子東宮。太子東宮說是宮,不如說是陪城更恰當;占地範圍不下於一般縣城。興旺之時,宮內駐有士兵仆役十幾萬人。過了150年,鄴城被毀後;東魏高歡就以這個東宮牆基重築一城,定都於此。此城就是史上說的南鄴城。
鄴城、東宮、華林苑各有勝景,互為烘托;近百所寺廟禪林在其間星羅棋布,點綴修飾;鄴城方圓,馳道小徑,縱橫交錯,善信高僧,來往如織;當真是一副盛世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