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六,收到鄴城大變,趙皇石遵被殺的訊息後,青州劉征和兗州劉啟決定和新義軍正式合並。因安撫南下難民和奇襲樂陵倉的需要,兩州刺史府和新義軍早已融和得難分彼此;此時的合並,更像一個姿態;所以,五天後,三方完成了形式上的合並。
合並之後,青、兗刺史府名義上依然存在,實質上已經取消,暗地裏人員全部歸入新義軍旗下;作為青兗唯一的主人,新義軍分出軍務、政務、民務三大部。
依照先前的協議,石青、劉征、劉啟分任三部主事,各有一套人馬。唯一出現的變動就是——三大部直屬軍帥府轄下。石青兼任軍帥府軍帥。。。哦,應該是軍帥府軍帥石青兼任軍務主事。
鑒於石青事物繁重,分身乏術,軍帥府另設一參讚司,孫儉掌總坐鎮,趙諫、伍慈、陳然、祖胤擔任參讚。專責軍帥府各部運轉。
兩位原刺史大人久曆世事,深知誰的拳頭硬誰是老大的道理,對這點變動並無異議,安心愜意地享受新身份新權柄。
“石帥時時不忘民生,青兗民眾幸甚。。。”民務主事劉征欣慰地梳理著長須。
“石帥思謀深遠,青兗無憂矣。。。”政務主事劉啟含笑大讚。
樂陵倉所得隻能濟一時之困,欲使幾十萬民眾徹底擺脫饑餓、寒冷,最終需從田地裏刨出糧食,植桑種麻。青兗貧瘠,禁受不得半點波折;難民數目眾多,全部安頓妥當,尚需時日;百廢待興,各地需要大量青壯勞力,都去從軍,誰來耕作養軍?
聽聞石青拒絕擴軍,兩位主事很高興。青、兗兩州真正的當家人能意識到這點,是青兗民眾之福。
這時已是十一月中旬,正值三九天氣;兩天前下的大雪,還沒有消融的痕跡,雪層下結起了厚厚的冰茬;三人走在軍帥府內的蹊道上,腳下發出咯吱咯吱冰茬破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