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材料2:
蕭卷的原型:昭明太子和晉明帝司馬紹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南朝蘭陵(今常州)人,是梁武帝的長子,2歲時被立為太子。他自幼聰慧好學,仁厚善行,**山水,少年時就讀遍經書。20歲時他來到鎮江南山招隱寺,建了一座增華閣和一處讀書台,從皇宮裏運來了3萬卷藏書,潛心研讀。他還招納天下英才名士到增華閣,其中包括已入佛門為僧的《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和《詩品》的作者鍾嶸。蕭統選編的《文選》,廣為流傳,到唐代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
當時,南方的士族上層已經完全墮落,蕭統的叔伯兄弟,個個都是享樂的能手,蕭統對此卻十分厭惡,衣著隨便,吃得也很簡單。當時,曾有個叫做侯軌的人慫恿他享樂,他引用左思的詩回答:“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他也不好聲色,他的皇帝父親賞賜他不少美女,他都一概拒絕,並不與之親近。
與其飽食終日,不如悠遊文林,蕭統當然不止有文學才華,而且有很強的處理政事的能力。他的父親梁武帝,就是曆史上十分尚佛的那位,曾三次舍身寺院為奴,每次都要大臣花費億萬錢財將他贖回。
所以,蕭統十四歲加冠之後就被派去坐金鑾殿問政,英俊少年,長於政事,史書說他:“明於庶事,纖毫必曉”,臣莫敢詐。後來,武帝興兵打仗,南京饑饉。太子以身作則,穿素衣,減膳食。還自己掏腰包救濟窮人……
蕭統在讀書台時,曾愛上一個民間的女子,當然,由於門第的差異,終未如願,女子抑鬱而死。蕭統親手為她種下一棵紅豆樹。可惜,這樣好的一個人,31歲那年落水受寒,從此臥床不起,很快病故。
晉明帝司馬紹也是一個強人。他的父親元帝司馬睿全靠王導王敦兄弟策劃,才渡江登上寶座,所以不得不和王家共天下,先是放任王敦兵權坐大,後又親信刁協、劉隗等小人,實在是平庸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