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這是顧洛北的回答。
顧洛北從電話一開始,就說的是“公司”,說明這個第三方就是要以華納唱片的名義進行聯絡,而且顧洛北所說的交易,華納唱片也是要以公司的名義和對方進行談判。所以,克萊爾-戴斯早就有心理準備,這個第三方應該是大公司,但聽到是“蘋果公司”的時候,克萊爾-戴斯還是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蘋果公司,克萊爾-戴斯當然知道這家公司,全稱為蘋果電腦公司,這家以製作電腦起家的公司,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可以和微軟相抗衡的大型電腦公司了,可謂是聲勢強盛。雖然今年年初,蘋果公司推出了隨身音樂播放器iPod,並且捆綁推出了音樂免費下載軟件iTunes,但目前蘋果公司在音樂市場還是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聲名未顯。
那麽,埃文-貝爾費了如此大力氣,想通過華納唱片去認識一個以電腦為專攻的公司,又是為什麽呢?這背後的目的,克萊爾-戴斯十分納悶。
最後,克萊爾-戴斯帶著顧洛北那句“如果可以安排見麵的話,華納唱片可以安排一次三方會麵,我很樂意看到華納唱片成為這次見麵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來到了李-凱萊赫的辦公室裏。
李-凱萊赫今年已經四十有六了,華納唱片之所以會把他從環球音樂高薪挖角過來,就是看中了他獨一無二的眼光和大刀闊斧的改革,最重要的是他不拘一格的創新意識,這對於收購百代唱片失敗處於低穀的華納唱片來說,十分重要。
按照顧洛北上輩子的記憶,華納唱片在世界崛起的號角,就是從2001年吹起的,不過這背後是否有這位李-凱萊赫的身影,顧洛北就不清楚了。但值得顧洛北開心的是,正是李-凱萊赫的創新意識,讓克萊爾-戴斯對他另眼相待,也讓華納唱片邁開了和顧洛北交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