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藝術家

082 音樂革命

曆史證明,機會無處不在,但能看到的人本就屈指可數,能夠抓住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如果按照曆史的軌跡發展,納普斯特(Napster)輸掉了和傳統唱片公司的官司,被勒令關閉網站。雖然之後納普斯特還是不斷上訴,但依舊無果,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納普斯特就衰落了,甚至在最後結算時,這個將數字音樂發揚光大的網站卻未能實現盈利。可謂十分悲慘。

但通過納普斯特的運行模式,蘋果公司發現了商機,並且經過內部休整調適,最後在2003年年初以iTunes為平台,推出了數字音樂的商業模式,成功創造了音樂市場的新格局。在顧洛北上一輩子車禍之前,數字音樂和傳統專輯已經各占半邊天,公告牌(Billboard)排行榜、格萊美也都紛紛在評選標準之中加入了網絡數字音樂銷量這一參考數值。

現在,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的顧洛北,抓住了五大傳統唱片公司和納普斯特鬥爭糾纏的時間點,並且在蘋果公司已經開始涉足數字音樂市場的情況下,決定提前掀起這一股音樂革命。

顧洛北之所以會通過華納唱片去聯係蘋果公司,固然是希望以華納唱片大公司的身份去牽線,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也是希望借由華納唱片的巨鱷地位去推動數字音樂商業化的進程:就算蘋果公司認可了顧洛北的方案,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五大唱片公司依舊在和納普斯特糾纏,要有唱片公司站出來支持數字音樂商業化,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顧洛北希望通過這次的方案,讓華納唱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選擇蘋果公司是因為iTunes的特殊地位,未來也是全球數字音樂下載量排名第一的軟件,也是因為蘋果公司之後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稱霸地位;選擇華納唱片,則純粹是因為克萊爾-戴斯的示好,這一個至關重要的良好印象,就悄然地改變了曆史。但這個機遇,蘋果公司和華納唱片是否可以看到,又是否可以抓住,就看這次麵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