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括有些詫異的望著司禮官,似乎不敢相信獲得宣節校尉武官的是自己。這封賞來的太過突然,來的太過及時,竟讓少年生出深深的懼怕感。人性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往往你極力追求一個物件,沒得到時費盡心機隻為將它收入囊中,得到後卻不敢把玩,生怕一不留神再丟失了它。這種現象極為明顯的體現在少年動作的遲鈍上,當張延基不斷拉扯李括衣角時,它才意識到自己該領旨謝恩了。
少年向前邁了幾步,便朝皇帝陛下鑾座方向俯身拜了下去。“臣給事郎、太子賓客叩謝陛下隆恩。”
李隆基頗為滿意少年的表現,少年的驚詫、慌亂、感激很好的滿足了大唐皇帝的尊崇感。京城的官員太過油滑,整日往來於天子腳下,讓這些官吏養成了一種忖度主君心理的習慣。做什麽事情前都要思量一番,這事皇上是怎麽想的,我怎樣回答才能討得皇上歡心?一味的奉迎做作讓李隆基覺得惡心,他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和善恭謹的麵容。那官方式的笑容和不抑不揚的聲調直讓人從脊背生出一股寒意。而李括的態度恰恰是心中想法最本真,最樸實的體現。
李隆基嘴角微微扯起一抹笑容,和藹道:“李校尉不必多禮,朕敬重你堅毅果敢特授你官職,你要後學上進,不要讓朕失望!”
少年心中感激,俯身道:“臣定不負陛下厚望。”略想了想,李括咬牙沉聲道:“不過此次戰術非臣一人之功,張侍郎的公子,還有一名臣的好友皆策劃了它。如若臣獨享此賞賜,心中實在惶恐!”
李隆基眉角一皺,心中有氣又笑。這後進儒生竟向自己討恩典來了,當真以為授予官職似鄉野村夫賤賣菜品般可以討價還價嗎?李隆基正欲發作,卻聽楊妃“咯咯”笑道:“陛下,難得李家小郎君這麽重情重義,不若陛下就答應他,一道賜予那兩書生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