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是大明這邊的準備時間有些長了,詔書頒布天下將近一個月,卻還在扯皮,一點動靜都沒有,朝鮮人坐不住了,又開始找門路,到處哭訴。
就連李如楠都能時不時的看見一個窮酸朝鮮人,淚眼婆娑的看著他,那悲悲切切的模樣,李如楠見了都要心碎。
還有那朝鮮國王,大概是覺得自己國家都罩不住他了,在什麽地方都沒有安全感,在曹植一幫人的慫恿之下,顛顛的跑到了大明,投親靠友來了。
萬曆皇帝倒也仗義,沒有虧待了這條忠犬,賞賜了兩萬兩白銀,綾羅綢緞更是不少,總算是能讓李昖過上幾天舒心日子了。
不過大概是覺得李昖丟城失地,像條喪家犬太過晦氣,沒有將其接到北京,而是安頓在了寬甸堡,這讓朝鮮君臣不禁大失所望,原本李昖都準備好了一大篇台詞,打算在萬曆皇帝麵前好好的表演一番的,結果都沒用上。
這極大的挫傷了李昖的人生積極性,估計是眼瞅著這三千裏江山就這樣被倭寇侵吞,心灰意冷那是肯定的了。心灰意冷到了極致,這廝居然想著幹脆內附大明算了。
可是李昖這想法剛一說出來,下邊的臣子們便不樂意了。原來豐臣秀吉還沒打進來的時候,這些大臣們就分成幾派,互相的鬥個不停。現下已經被人家打成這樣了,他們還是不忘互相爭鬥。這一派反對,那一派支持,弄得李昖頭老大。沒有辦法,他隻得把這事說給遼東巡撫郝傑聽。郝傑一聽這麽大事,這朝鮮要內附,他一個小小的巡撫哪裏能做的了主啊,於是便把這事上報給內閣。
若是李如楠知道這事,那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朝鮮國王的要求。畢竟,他可是來自後世,對於朝鮮這個國家,不,確切的說應該是南邊的韓國,還真沒有多少好感。
北邊的朝鮮不管怎麽獨裁,從國家的角度講,還是作為國朝的藩籬存在的,而且適當的時候是牽扯美帝的一張牌,盡管這張牌不怎麽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