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名前去譚弘的大營前,眾人就議定若是能把譚弘引誘出營的話,就選擇在這裏進行交戰。這個江灣前的岩石遮蔽視野,能夠幹擾追兵的指揮,堵上幾十個槍兵就能徹底擋住狹窄的道路,而且圓月形的江灣還能為部署在另一側的弓箭手提供很好的掩護。類似這裏適合防禦的地點還有另外幾個,不過這裏距離譚弘大營的距離最為合適。總之一句話:在對方有準備的情況下,這裏的地勢決定誰沿著江岸進攻誰就處於劣勢。
破空而去的利箭立刻就放倒了最先追過來的幾個敵兵,位於他們身後的追兵看到眼前的陣勢後人人心中叫苦。但身後是漫長的縱隊,後麵等著領賞的士兵人推著人,不斷地向前擁擠,前麵的人無法後退,隻有硬著頭皮向前走。
在等鄧名和趙天霸回來的這一個多時辰裏,李星漢沒有閑著,既然決定在這個地方進行堅守,他不但把道路最寬的一段再拓寬以便站下更多的自己人,而且還墊高了一點腳下的地麵以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至於防守地點前麵的那一小塊路,李星漢很狡猾地去掉了一層泥土,換上了幾塊滿是青苔的岩石。
這倒不是李星漢之前就精於防禦戰鬥,而是在等鄧名回來的時候,心中焦急的李星漢不停地在岸邊徘徊,腳下一滑摔了個大跟頭,暈頭暈腦地爬起來後,對青苔恨恨不已李星漢就決心讓敵軍也吃一個同樣的大虧。檢驗的時候發現確實很滑,李星漢差點就再次掉下水去,為了方便鄧名通過,他們還在上麵鋪了些樹枝,等他們一行通過後,李星漢的人迅速將其撤去,還有個手腳快的搶在敵軍到達前潑上了些江水。
被推搡著上前的清軍排頭兵,一側是難以攀爬的岩壁、另一側是江灣的水麵,正麵則每個人要麵對至少兩個明軍。李星漢帶著手下輕鬆地打倒了一個又一個被推上來的敵人,其中還有不少根本不是他們打倒的,而是受到後麵的人不斷推搡,腳下一滑摔倒在地,被明軍劍砍搶紮就再也沒能站起來。